井 冈 山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井 冈 山

您没有登录。 请登录注册

为什么毛主席钟情于革命现代京剧?

向下  留言 [第1页/共1页]

1为什么毛主席钟情于革命现代京剧? Empty 为什么毛主席钟情于革命现代京剧? 周日 七月 15, 2012 3:02 am

南小李



为什么毛主席钟情于革命现代京剧?
发布: 2012-7-06 06:31 | 作者: 谁主沉浮? | 来源: 解放区的天 | 查看: 54次

为什么毛主席钟情于革命现代京剧?



毛主席是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他对文艺的重视是绝无仅有的。小时候,他在湘乡唐家坨与外婆、在韶山冲与母亲一起在山村祠堂寺庙里就看过不少乡间小戏。在革命战争年代,一有空隙,他也会把在井冈山率兵打仗取得反“围剿”胜利时演过的京剧小节目《毛主席空山计》中的唱词,轻轻哼上几句:“我正在黄洋界上观山景,忽听得山下人马乱纷纷。举目抬头来观定,原来是湘赣发来的兵。我是内无有埋伏外无有兵,你不要胡思乱想心不定,来、来、来……请上井冈山来谈谈革命……”



解放后,毛主席在重视文艺的时候,越来越倾向革命现代戏剧。六十年代初,台湾蒋介石叫嚣反攻大陆;国际上,赫鲁晓夫挑起中苏两党论战,公开*反*华;与此同时,美帝国主义继续对中国大陆进行着经济封锁。为了扭转困难局面,以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政策和措施。尤其在思想文化战线,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新人新事,组织编演现代戏。目的是为了造成一种积极向上、充满战斗的社会风气,战胜国内外的反革命势力。1963年冬,李和曾冒着大雪到中南海,向毛主席汇报排演京剧现代戏《千万不要忘记》的情况,还清唱了几段剧情。毛主席听了以后很感动,并鼓励李和曾说:“你们在演出传统剧和新编历史剧的同时,还要多演京剧现代戏。”



正是从这个时候起,毛主席比较多地看现代戏了。毛主席把看戏当成自己的工作。1963年7月29日,他观看了话剧《霓虹灯下的哨兵》,这是一出以南京路上好八连为背景题材的现代戏,演出后反响很大,很成功。8月1日,从不写现代诗的毛主席,破天荒地用通俗朴素的语言写下他一生的唯一一首杂言诗《八连颂》,对这个1949年5月进驻上海的南京路上好八连给予热情赞颂。毛主席还在北京亲切接见了当时的八连指导员王传友,这充分反映了毛主席对宣传无产阶级先进思想,培育社会主义新人新事的热切期盼。1964年从1月份到12月份,毛主席先后观看了14场现代题材的戏剧演出,其中还有外国文艺团体的来华演出:



1月1日观看豫剧《朝阳沟》;6月19日 观看话剧《南海长城》 ;  6月25日 观看越南歌舞团演出的革命历史舞剧《义静烈火》 ;7月2日 观看话剧《万水千山》;7月17日观看京剧《智取威虎山》;  7月23日 观看京剧《芦荡火种》;8月10日 观看京剧《奇袭白虎团》 ;  8月12日 观看京剧《红嫂》;10月6日 观看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10月8日观看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10月13日 观看歌剧《江姐》; 11月6日 观看京剧《红灯记》;12月23日 观看古巴国家芭蕾舞团的演出。



这一年,毛主席不仅半个月内观看了《南海长城》《万水千山》两场话剧,还接见了话剧《霓虹灯下的哨兵》的编导和部分演员。我们伟大领袖是在以倡导现代戏为手段,来鼓舞中国人民树新风、立奇志,投身到火热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去,以回击帝、修、反。



1966年12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的《贯彻执行毛主席文艺路线的光辉样板》一文,首次将江青同志亲自培育的京剧《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沙家浜》、《海港》、《奇袭白虎团》,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沙家浜》称为八个“革命现代样板作品”。所谓的样板戏,也就是把现代戏的一些剧目选出加工修改成可以推广的“样板”而获名的。1967年,为纪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25周年,“样板戏”和革命现代京剧《龙江颂》在北京集中汇演。从5月9日至6月15日,演出时间长达37天,演出共218场,观众高达33万人。样板戏中的人物形象以及唱词内容,能在人民群众中印象深、流传广,这就是艺术生命力长久旺盛的生动体现。当然,当年样板戏所以能取得成功并获得那么大的声誉,与毛主席的关怀重视是分不开的,与文化革命旗手江青同志的热情指导也是分不开的。可以看出,这次汇演的剧目,确确实实受到广大工农兵的热烈欢迎。这也是无产阶级***的伟大胜利,是毛主席思想的伟大胜利!



毛主席、江青为革命现代戏剧的发展呕心沥血。 



《智取威虎山》是***中拍摄的第一部“样板戏”电影。作为革命文艺的硕果,作为文化革命旗手的江青亲自指导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电影的拍摄。对于戏剧,江青非常内行,并且严格把关,最终***给中国人民一出鲜艳夺目的现代京剧,一直持续到几十年后的今天,这些革命戏剧还是中国人民无比巨大的精神享受。对于《智取威虎山》,毛主席曾先后两次观看。当年毛主席看得很仔细,对唱词一字一句进行反复品味,他曾两次接见演出人员。他用探讨的口气向编导人员提议,把剧中第五场唱词“迎来春天换人间”一句改为:“迎来春色换人间”,因为“春色”比春天更具革命浪漫主义;把第九场“小分队整戎装飞速前进”中的“戎装”改为“行装”,因为“行装”更大众化。



1963年,江青亲自参与上海的京剧现代戏创作,决心把写工人题材的淮剧《海港的早晨》改编为现代京剧《海港》。1967年春,该剧赴京参加《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25周年纪念演出。毛主席于6月看后说:“《海港》可以成为样板戏,但要突出敌我矛盾。”



毛主席看了《奇袭白虎团》后很高兴,他用浓重的湖南口音对人说:“好。玲珑剔透,声情并茂。”



毛主席看了《芦荡火种》后说:“要突出武装斗争的作用,强调武装斗争消灭武装的反革命。戏的结束要打进去,要有加强军民关系的戏,加强正面人物的音乐形象。” 剧名呢?毛主席一锤定音,他幽默地说:“芦荡里都是水,革命火种怎么能燎原呢?再说,那时抗日革命形势已经不是火种而是火焰了嘛……戏是好的,剧名可叫《沙家浜》,故事都发生在这里。”——《沙家浜》的剧名就是这么来的!



上世纪六十年代,我国芭蕾舞按照周总理 “革命化、民族化、群众化”指示,对芭蕾舞进行改革,上演了《红色娘子军》。1964年10月8日毛主席观看,称赞《红色娘子军》剧的改革:“革命是成功的,方向是对头的,艺术上也是好的。”《红色娘子军》在国际上产生了经久不息的巨大影响。1979年中国艺术团访美、1986年中央芭蕾舞剧团去英国、苏联时都演出了《红色娘子军》。1994年被评为“中华民族二十世纪舞蹈经典作品”。日本松山芭蕾舞团也排演了《红色娘子军》剧,由松下洋子饰琼花。



别有用心的人说文革时期八个片子来回倒,八个片子是革命样板,绝不是全部!那个时期的戏剧及电影可以说是浩如烟海!那个时期,深受欢迎的现代京剧《龙江颂》就没有被列为样板戏。但《龙江颂》思想性艺术性是相当棒的!那时的革命文艺真可谓欣欣向荣、蒸蒸日上啊!什么是“文化强国”?那时才是真正的“文化强国”,今天的中国是不是?人民心里最清楚!



1972年7月31日,毛主席叫人安排车子把江水英扮演者李炳淑接到中南海,设家宴招待她。称赞这是一出反映农村人民公社发扬共产主义风格,援助农民兄弟的好京剧。毛主席深情地对“江水英”说:“你为五亿农民演了一个好戏。我们是农业大国,反映农村生活的戏就你们一个《龙江颂》,谢谢你们呵!”正是在毛主席的关怀下,《龙江颂》拍成了电影。而毛主席在拍成电影前就已经看过了5遍!



是什么使那个时代的革命文艺欣欣向荣、蒸蒸日上?我们以革命现代京剧为例。第一,从内容方面,它是符合毛主席关于文艺是为人民大众、为工农兵服务的宗旨的。样板戏中歌颂的主人公都是工农兵典型,样板戏的剧情都取材于革命斗争和生产建设,人物的形象相当大众化,极易为广大工农兵群众所理解所接受,增强了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自豪感;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第二,从艺术形式方面,革命现代京剧对传统京剧进行了改革,同时对西洋乐器进行了借鉴,做到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第三,样板戏也是毛主席文艺普及与提高方针深入宣传贯彻的产物。一个戏剧,一本小说,质量如何,社会效果如何,评判的最终发言人应该是人民大众。



艺术来源于生活,革命现代京剧来源于中国人民火热的革命和建设这一生活,它更能激发中国人民投身到火热的革命和建设,向帝修反进行坚决斗争并取得胜利。这就是毛主席钟情于革命文艺特别是革命现代京剧的缘故所在!



2012年2月24日星期五

返回页首  留言 [第1页/共1页]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