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 冈 山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井 冈 山

您没有登录。 请登录注册

林王伟:唱红是什么(2)

向下  留言 [第1页/共1页]

1林王伟:唱红是什么(2) Empty 林王伟:唱红是什么(2) 周日 七月 15, 2012 3:26 am

南小李



林王伟:唱红是什么(2)

http://www.dzib.net/?action-viewnews-itemid-53045-page-2


发布: 2012-5-06 06:38 | 作者: 林王伟 | 来源: 解放区的天 | 查看: 387次



私有制为什么会消亡?

主要有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社会文明因素等。例如高度完善的社会主义民主(记住,是社会主义形式的民主)会消灭私有制,这是政治因素中的民主因素。这篇文章不谈政治、经济因素,简要地谈一下社会文明因素。

社会主义的社会文明是阻碍私有制发展和促使私有制消亡的重要因素,社会主义社会文明由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和思想体系产生。私有制经济势力为了避免历史结局,改变社会发展方向,就必须摧毁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和思想体系。


1,不同的社会伦理观念产生截然不同的社会文明。

1A,社会主义的社会文明是建立在人性无私的道德伦理基础之上,社会主义的道德核心是无私***的利人主义。资本主义的社会文明是建立在人性自私的道德伦理基础之上,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核心就是自私自利的利己主义。

社会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会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反映出来,在人们长时间的共同社会活动中逐渐形成以该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所定义的社会文明。例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社会共同认可的道德原则,人们在这个原则的指导下,必然会在社会活动中产生根据这个道德原则进行定义的社会文明。又例如金钱主义则是资本主义社会共同认可的道德原则,于是人们在金钱主义这个道德原则的指导作用下,必然会产生迷恋金钱冷漠人性的社会文明。

无私***的利人主义作为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核心原则,指导着人们的社会活动,逐步塑造出绝大多数人共同认可的社会文明,同时还形成了对社会文明进行定义的根据和标准。通过定义对社会活动和社会现象进行审定,确认社会活动以及社会现象是否符合社会文明的定义。

由于定义根据和定义标准得到绝大多数人的共同认可,在社会活动中形成了定义的正统性和传统性以及习惯性,于是产生了社会道德的审定标准。正统性和传统性以及习惯性会产生各种作用力,使得道德的审定标准具备作用力。也就是产生了根据该社会文明来定义的,对人以及社会活动具有约束力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在我国,科学马克思主义是解释定义的根据和标准以及道德审定的指导思想。

文明定义和道德规范的产生与影响关系:





1B,私有制的经济活动包括生产关系是建立在人性自私的道德伦理基础之上,以自私为驱动力的私有制活动必然会产生大量丑陋的罪恶现象。这些罪恶现象违背了社会主义社会文明对社会活动和社会现象的定义,违背绝大多数人的愿望,使得社会普遍产生了要消灭这些罪恶现象的共同社会愿望,进一步形成了消灭这些现象的作用力。由于私有制的经济活动和生产关系以及生产方式是产生这些罪恶现象的根源,那么社会共同愿望形成的作用力必然会指向私有制,要求消灭私有制。

反对私有制的社会共同愿望所形成的作用力会在政治,经济,军事,司法,文化等许多方面表现出来。在政治方面会通过行政手段(包括民主手段)和司法手段来控制和规范私有制的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以及运行,并在适当的时候消灭私有制,在经济方面也是如此。文化方面则会自发地形成对私有制的批判力量,通过揭露和批判私有制产生的各种罪恶现象,向人们灌输私有制是极其罪恶的经济制度这一个观念,从而在民众中形成更强有力的反对私有制的作用力,进一步把民众的作用力反映到政治领域和经济领域,加快消灭私有制的步伐。

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会不断推动社会主义文明的发展,私有制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和丑陋残酷现象会与不断发展的社会主义文明产生冲突,这是两个社会文明的冲突。新式社会文明必然代替旧式文明是不可避免的历史结局,私有制必然会被社会主义文明的发展车轮碾碎。

私有制消亡过程:






2,私有经济势力要避免这个结局,就需要摧毁社会主义社会文明,就需要摧毁产生这个文明的基础即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和思想体系。

2A,私有制经济势力摧毁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办法是很有战略性和策略性的部署,总结起来就是三个办法的结合运用。

第一个办法,通过在各个领域的代理人干预和阻止社会主义道德和思想体系的建设,在这里面不惜动用政治力量来弱化全民性道德和思想建设等活动。例如反对唱红和学雷锋等。

第二个办法就是操控社会舆论来解释私有制经济活动产生的各种现象,通过引导性的解释把这些丑陋现象的产生因素转移到官僚主义、民主政治落后、司法败坏、***特权、甚至社会主义制度(包括经济制度)以及***的政治地位等方面。通过解释矛盾来转移矛盾,进一步转移民众作用力的打击方向。

第三个办法是最主要的办法,即通过经济市场的办法来塑造和控制意识形态。

私有经济势力控制着文化事业和社会舆论以及传播平台,在文化和思想领域用商品化的文化产品来传播资产阶级的享乐主义、金钱主义、利己主义等腐朽文化和思想,通过商业化规划和设计的文化产品在人们的思想中重新塑造资产阶级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当这些资产阶级道德原则指导社会活动的时候,就会制造出由商业市场主导的资本主义社会文明,以及该文明对社会现象和社会活动进行定义的根据和标准。

在商业市场的作用力推动下,资本主义社会文明的定义根据和标准会逐步代替社会主义社会文明的定义根据和标准,对社会主义社会文明进行扭曲。这样一来,私有制经济活动和生产关系产生各种罪恶现象就不再与被扭曲的社会主义社会文明发生冲突,进一步促使反对资本主义罪恶现象的作用力弱化或者消失。在这个过程中,同时又通过文明代替来建立资本主义性质的道德审定标准,形成一个反对社会主义道德审定标准的作用力。这个作用力在政治、经济、军事、司法、文化以及人们日常生活等方面表现出来,为资本阶级道德体系取代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建立广泛的基础,为资本主义代替社会主义进行前期准备。


2B,第一和第二个办法是人正在实施的办法,第三个办法一般认为是商业市场自我运转而形成的,因为目的还没有看到私有经济势力故意规划和设计文化产品来对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和思想体系进行破坏的证据。以上几个办法的总结,都是有证据支持的,是私有经济势力用资本主义社会文明来取代社会主义社会文明的正在实施的策略,他们关键的武器就是文化事业自由市场商业化。

摧毁社会主义社会文明流程:






3,意识形态和道德以及社会文明的关系,唱红与这些事物的关系。

在这里不详细论述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文明的关系,只是简要说明关系。

3A,政治上层建筑构造出社会意识形态,社会意识形态形成社会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根据社会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来构造出符合意识形态设计的社会道德体系(由道德原则组成)和民众思想体系。社会道德体系和民众思想体系共同影响了人的社会活动,产生了符合意识形态设计的社会文明。

政治上层建筑是如何构造社会意识形态的?是对文化事业(教育事业也属于文化事业范畴)进行规划和设计,通过文化事业对民众(下层建筑)输送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来实现。

社会意识形态是如何形成社会道德体系和民众思想体系的呢?是通过文化事业对民众输送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来实现。例如,我国在五六十年代大量设计文化产品,向民众灌输由政府选定的各种人物的事迹、精神、思想,在民众中广泛形成学习和尊崇这些人物的社会风气和传统,通过这些事迹榜样来形成道德体系和思想体系。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就是这些人物的事迹、精神、思想传播的载体。

社会道德体系和民众思想体系如何影响人和社会活动,构造出社会文明?还是通过文化事业。而社会文明又影响政治上层建设对文化事业的设计和规划。

上层政治建筑、社会意识形态、民众思想体系和社会道德体系、社会文明是互相作用的,文化事业是所有过程段的关键纽带。

文化事业政治功能:






3B,唱红是什么?唱红其实就是对民众输送经过规划和设计的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

从政治学的角度讲,唱红是政治层为了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而实施的有规划有设计的系统性文化建设工程,以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以及社会主义道德榜样人物作为该项文化工程的主题。这里认为政治层通过唱红达到以下几个目的:第一,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提高民众对西方意识形态侵蚀的抵抗力。第二,建设社会主义社会文明,抵御资产阶级腐朽文化的侵蚀。第三,建设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和民众思想体系,阻止滑坡和崩溃。第四,教育民众认识历史,学习传统,培养民众思想。第五,在民众的意识和思想上固化社会主义概念。

唱红不是政府的专利,同样包括民众向民众输送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的方式。民众方式是自发性的,与政治层的政策有着密切关系。唱红作为文化事业的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治和经济的支持才能进行,即使是民众自发的也需要来自民众的经济支持。政府方式和民众方式相比,政府掌握着政治力量和经济力量以及文化事业,政府方式是主导方式。

唱红由于具备正统性和传统性,得到大多数民众的认同,如果由政治层规划实施,那么将对意识形态、道德和思想体系、社会文明产生重大影响。例如唱红由政治层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在全国展开,除了以上几个目的以外,还会在广大民众中产生反对资本主义的作用力。不但对现有的资本主义现象形成冲击,而且作用力最后会反应到政治层,对产生资本主义现象的私有制造成冲击。

因此,对于要求实现资本主义的私有经济势力来说,唱红是不可接受的敌对行为。唱红和反唱红的斗争其实就是两个互相敌对的势力进行争夺社会意识形态主导权的战争,即忠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势力与要求实现资本主义的势力在文化思想领域的战争,双方都在争夺文化事业这个关键纽带的控制权。

唱红与反唱红的关系图:两个方向的敌对关系。






。。。。。。。。。。。。。。。。。。。。。。。。。。。。。。。。。。


三,唱红的作用与意识形态战争。

唱红的作用有多大?按照上面的论点,唱红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设起到这么大的作用,那么唱红就能挽救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吗?答案是不。即使是政府大规模组织唱红也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遏制西方意识形态破坏的作用,并不能阻止西方意识形态破坏继续扩大的趋势。这是因为文化事业的客观支配权不掌握在政治层,而是掌握在商业市场。这一点是我国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和民众思想体系受到严重破坏的根本原因。

1,文化事业是什么?

1A,文化事业的定义。

文化事业是某一集团或个人对自己想要表达的思想进行规划与设计,然后通过物质载体或者声像载体向某一群体或者所有的人进行传播,对某一群体或所有的人形成影响,谋求达到规划与设计意图的一项社会事业。

文化事业的产生具有必然性,是人类社会活动的必然产物。

1A1,精神世界。

人类生存的世界划分为两个世界,一个是由物质和活动及现象组成的物质世界,一个是由信息元素和思维行为组成的精神世界,人通过精神世界来改造物质世界。

精神世界划分为个人精神世界和社会精神世界,人通过个人精神世界生存于社会精神世界。相对社会精神世界来讲,个人精神世界是微观世界,社会精神世界是宏观世界,无数的个人精神世界共同形成社会精神世界。个人精神世界受社会精神世界的支配,人类的社会特性决定了这个支配关系。

精神世界由各种各样的思想共同形成,精神世界是思想的综合表现形态。思想由各种各样的意识共同形成,思想是意识的综合表现形态。意识由各种各样的信息元素共同形成,意识是信息元素的综合表现形态。思想、意识、信息元素代表精神物质不同级别的单位,信息元素是精神物质最小的基本单位,相当于物质世界的原子或者分子。

思维是各种思想和意识的产生、交汇、复制、融合、分解、衍生的过程,也是各种信息元素产生、复制、融合、衍生,湮灭的过程,即精神物质的运动过程,相当于物质世界的化学反应过程。

思想、意识、信息元素是精神物质的级别单位,思维是精神物质的运动过程,两者共同形成一个时刻都在运动的复杂的精神世界。用社会微观结构的观念来理解精神世界,那么精神世界是无数信息元素的宏观运动形态。

1A2,人的认知。

人的精神世界是人对自身和外界一切事物的认知世界,通过认知参与人类特有的社会性活动,使人能够生存于由无数人共同组成的社会。人通过认知获得生存知识,改造生存环境的知识,参与社会活动的知识,服务于他人的知识,规范自身行为的知识,满足自身情感需要等等,只有获得这些东西,人才能够生存于无数人共同组成的社会。

人对自身和外界一切事物的认知不是凭空而来,而是通过各种各样的信息传播途径而来,包括教育、交流、文化服务等等一切信息的产生、传播、复制、融合渠道。人从这些渠道获得各种各样的信息,这些信息通过人自身的思维功能形成人的精神世界。

人对自身和外界一切事物的认知需要产生了人的精神需求,比喻为人需要精神粮食,这是人维持生存和存在于社会的基本需求之一。不同的人由于不同社会分工和不同情感的需要而出现不同精神需求的偏向,表现为某些人偏向于某些精神粮食。反过来说,某种精神粮食也会使人产生某种精神需求的偏向。这是人对精神粮食的选择特性。

1A4,人的行为。

人在自身精神世界的支配下参与社会活动,人的活动其实就是人的精神世界在物质世界的反映。一个人的社会活动是个人行为的集中体现,人的行为是人的精神世界在物质世界的反映。

人的行为不是凭空产生的,人的任何行为都受其大脑的控制。这里不论述人行为与大脑的关系,大脑与精神世界的宏观及微观关系,只作一个比喻:世界上只有一种人可以不在其精神世界的支配下进行他的行为,这种人就是没有生命的死人,因为这种人的精神世界已经停止运动。

个人精神世界与物质世界的联系:





社会精神世界与物质世界的联系:






1A3,文化。

文化由各种各样的信息元素组成,文化产品是信息元素在物质世界复杂的综合表现形态。文化为满足人的精神需求而产生,是人的精神粮食。根据精神世界的构成原理,什么样的精神粮食最终决定一个人具有什么样的精神世界,令人产生什么样的社会行为。

1A5,文化事业。

文化事业是精神粮食生产和供给的事业,文化事业统筹精神粮食的所有过程,为满足人精神需求而出现,是人类形成社会的前提条件。

人类社会是有组织、有规范、有分工的社会,文化事业是有组织、有规范的社会事业的一个分工,它的运作必然带有社会性的各种特点,这会使得精神粮食会带有社会性的特点。事实上,某些精神粮食专为维持社会性而刻意生产,如果没有这些刻意为维持社会性而产生的精神粮食,那么人的活动将会破坏社会的组织和规范,把社会给毁灭。这种精神粮食的生产通常由社会活动的组织层进行规划和设计,即统治阶级。

以上是对文化事业较复杂的定义。

文化事业最简单的定义就是向人输送经过规划和设计的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满足人的精神需求。


1B,文化事业的组成。

文化事业包括文化供应的规划和设计,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流通以及管理,文化产品的接受对象,文化产品影响的反馈,文化产品的需求,几个部分组成一个完整的文化事业链。

例如某一家电影公司的电影,第一步从规划和设计开始,第二步进行生产,第三步送行政部门审批(管理),第四步组织公映,第五步观众观看,第六步观众反馈,第七步根据观众反馈形成新文化需求,第八步新资本注入,第九步对新文化需求进行规划和设计。

这是一个微观文化活动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按商业化过程来理解。如果在这个过程加入政治理解因素,那这个环节就要加多两个步骤,一个是文化产品的作用对象即人的思想,另一个就是文化产品的义务和责任的评估即文化产品的社会义务和责任。

文化活动的微观过程:






1C,文化事业在社会活动中的关系。

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文化事业决定民众的思想体系,民众的思想体系决定了社会道德体系的形成,社会道德体系又作用于政治体系和经济体系,而政治体系又决定了文化事业的建设规划,各个环节之间都存在互相作用的影响。因此,民众思想体系和社会道德体系的建设与政治层对文化事业的规划和设计息息相关。

文化事业在社会活动中的政治原理:





1D,文化事业的目的

文化事业规划和设计有两个目的。

一个是政治目的,一个是经济目的。

文化事业规划和设计的政治目的是指规划设计者要求该文化产品传播那些思想,这些思想对于社会活动构成什么影响,这个影响是否符合规划和设计的要求,能够建立什么样的社会文明。意识形态,思想体系,道德体系是主要的政治目的。

文化事业规划和设计的经济目的是指规划设计者要求该文化产品传播那些东西,这些东西是否符合特定人群的精神需求和感官需求,是否可以产生广泛的影响,这个影响是否可以创造经济利益,产生的经济利益是否符合规划和设计的初衷。

精神需求决定文化市场,跟普通产品一样,有需求才有市场。因此,文化产品的规划和设计以及生产要根据精神需求来判断。

利润及影响性是文化事业的主要经济目的,精神需求形成的市场需求则决定文化产品的规划、设计、生产以及流通。


2,文化产品与人的关系。

2A,人的思想输出和精神需求形成文化产品。

文化产品不是凭空生产出来的,它是由设计者的思想形成的。不管是什么目的,设计者对他想要传播的本来只属于他的思想进行规划和设计,然后通过文化生产对他的思想进行形态的转换,使他的思想变成可以看到听到的物质表现形态,通过各种各样的流通方式传播别人身上。

反过来,当某人或某一个群体需要某种精神粮食,即精神需求。这个需求会反馈到设计者身上,设计者对这个需求进行规划和设计,进行形态转换,使这个需求成为可以看到听到的东西,满足某人或某一个群体的精神需求。

文化产品是精神世界的元素在物质世界的一个综合表现形态,来源不是空洞的,必须首先从设计者的精神世界中产生,而设计者的精神世界由他各种各样的思想所组成。

因此,人的思想形成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文化创造来源于人的思想,文化事业的规划、设计、生产是思想的包装过程,可以理解为思想无形的信息形态向有形的物质形态转变的过程。


2B,文化产品的作用对象是人的思想。

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接受对象是人,作用对象是人的思想,人的思想会通过行为反映出来。这个论点是文化事业最关键的特性。

无论是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文化事业都是以文化产品的形式表现出来,然后向人输送。文化产品是精神在物质世界的表现形态,人接受文化产品实际也就是接受了别人的精神物质,这会在人自身的思维世界和感官世界表现出来,从而对人的思想产生影响,进一步影响人在社会活动的行为。因此,文化产品的作用对象是人的思想,满足人在精神方面的需求,通过人的行为在社会活动中反映出来。

文化产品的作用对象是人的思想,而文化产品承载着规划设计者的思想,于是就出现了这样一个关系:设计者的思想通过文化产品这一个载体向购买者传播,谁生产文化产品,就传播谁的思想,谁就取得影响力和作用力。


2C,人与文化产品的关系在不同的学术领域有不同的定义。

在自由经济学领域,文化事业是一个商业市场,文化产品和人之间的关系都是纯粹的商业活动关系,使得文化产品与人思想的关系也是纯粹的商业关系。

思想是买卖活动中一件商品的开发元素,无论是设计者还是接受者的思想。例1,你付钱买我的电影作品,满足你的精神需求。我的电影作品由我的思想规划和设计出来,你买的其实就是我经过包装的思想。例2,我想看一部电影,满足我的精神需求,那么你设计的电影只有符合我的需求,我才会付钱购买,而这个时候,我的思想就会成为你开发文化产品的商业元素。

思想即是文化商业活动中一件商品的开发元素,那么这个元素就应该符合市场需求。这决定了开发元素即思想必须是商业元素,文化事业必然会是纯粹的商业事业。

商业事业为资本的运动而服务,文化事业作为一种商业事业,同样为资本的运动而服务。文化事业作为商业事业为资本的运动而服务,只能根据商业市场的原则表现出市场功能,即资本通过文化事业获得增值。于是在自由经济学领域,思想就成为一个为获得利润而开发的商业概念,它的形成和以后的影响都遵从市场原则,那么最终形成文化产品与人的关系包括反馈关系都是单纯的商业活动关系。

当文化产品对人的影响和作用的目的最终都是为了商业利润的时候,文化产品对人影响的结果也是为商业利润而服务。例如在该文化产品影响下,人思想发生了转变,而这个转变又造成了新的精神需求,成为新的商业开发元素。

文化产品对人影响的表现即人的行为也会成为商业服务的行为。例如服装时尚杂志传播时尚风尚,于是引发人们对修饰的时尚观念,带动行为的表现即服装消费和修饰潮流。又例如色情杂志也会带动相关的行为和消费。当然,腐朽和暴力性的文化产品也会带动其相关行为。

我们可以看到自由经济学领域对文化事业全部过程进行定义的原则,即商业原则。这会使得文化产品对人的影响和作用只接受商业结果,而不承担的社会后果。

资本主义社会文化生产与人的关系,为商业活动服务的商业开发与买卖关系:





在政治学领域,文化事业是一项政治事业,统治阶级通过文化事业来构造维持其统治地位的社会意识形态和社会文明。社会意识形态包括该社会的思想体系和道德体系,这两个体系由文化事业建设而来。

统治阶级通过政治力量和经济力量对文化事业进行规划和设计,使其产生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传播统治阶级所设计的思想和意识,通过文化产品来对民众的思维和行为进行引导,构筑统治阶级所规划和设计的社会。

在这种情况之下,统治阶级就不能把文化事业看作是单纯的商业事业,而是具有政治目的的商业事业或者是纯粹的政治事业,促使文化产品对人思想的影响要符合政治目的。于是,文化产品与人的关系将被定义为有目的的受控制的思想传播和作用的关系,强调文化事业承担意识形态和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任务,即文化事业承担思想体系和道德体系以及社会文明的建设功能。

这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文化产品与人的关系,以建设与教育为目的互相作用关系。


因此,社会主义社会的文化产品和资本主义社会的文化产品对人的影响作用有着本质上的区别。社会主义社会的文化生产是教育性质的文化生产,以建设民众思想为第一目的,在丰富民众精神需求的同时又进行道德体系和思想体系的建设。资本主义社会的文化生产是商业性质的生产,纯粹就是为了商业利润。

文化事业各环节关系:





3,在自由市场经济主导的社会,文化产品的规划、设计、生产和流通都遵从市场的商业原则。

3A,文化事业与自由市场。

资本进入文化事业首先考虑的问题就是资本的回报问题,为利润而投资是资本运作千古不变的商业原则,这决定了资本进入文化事业的第一个目的就是通过文化事业来获得利润。投资者需要把文化事业看作是商业事业和商业市场,把文化产品看作是商品。文化产品的影响力和作用力也是为商业利润而服务,即影响力越大的文化产品带来的利润就会更多。投资者需要把发展文化事业看作是开拓和发展商业事业,使投入文化市场的资本能够获得更多的利润。

在这种商业目的的主导下,投资者不会考虑文化产品是否产生不良影响,也不会投资没有利润的文化产品,即使这些文化产品对于社会道德体系的建设有很大的意义。对于投资者来说,只要这个文化产品能够获得高额的回报,那么社会道义和责任都不是资本运作所要考虑的问题,更不用说去刻意建设民众的思想以及社会道德体系了。因为社会道义和社会责任以及民众的精神和思想都不是商业活动的目的,无利可图的东西是商业运行的负担,只有去掉负担才符合商业活动的原则。

因此,需要把文化事业看作是纯粹的商业,文化产品看作是纯粹的商品。


3B,人的思想是为商业服务的商业开发元素。

文化创造来源于人的思想,文化事业的规划、设计、生产是思想的包装过程,可以理解为思想无形的信息形态向有形的物质形态转变过程。

我们可以看到商业化的文化市场处处繁荣,充满各种各样的文化产品,什么都会有。如此多的思想转变成文化产品,是如丰富。但是,我们是否注意到最关键的一点,那就是文化产品从头到尾都必须遵从着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在经济目的的作用下,那一个文化创作概念能够获得利润,就用那一个概念来设计文化产品。那一个文化产品能够更多地获得利润,那么那一个产品就会出现在生产线上,就更有生命力,流通就更广泛。流通越广泛越持久,受影响的人就越多,带来的利润就越多。然而,正好文化产品决定了人的思想。

文化创造概念是思想,带来利润的思想更具有生命力。有生命力的思想影响就更广泛,更持久,就能够带来更多的利润。利润反馈到规划设计者的身上,在资本增值欲望的推动下,规划设计者将会规划和设计更多能够带来利润的思想。于是,人的思想就成为了为资本运动而服务的商业元素,结果就是文化产品对人的影响和作用将由自由市场的经济原则来决定。

由于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化产品规划设计者,即从事文化产业的知识分子大多数尊奉个人自由主义,他们的思想会融入到文化产品的规划和设计中去。而文化产品的接受对象是人,作用对象是人的思想,表现对象是人的行为,于是个人自由主义会通过文化传播被渲染放大,在社会活动中广泛表现出来,破坏社会的组织性和系统性。例如,资本主义社会的家庭破裂率是如此之高,社会组织的稳定性是如此之低,就是这种影响的结果。

另外,个人自由主义自古以来就拒绝与社会责任挂钩,拒绝责任的思想也会通过文化传播放大,背离社会性。

在经济利益的作用下,为了使规划和设计的文化产品能够在更广阔范围找到市场,那么思想就要成为不断被开发的元素。而这种开发是没有底线和范围的,以精神需求形成的市场需求作为标准,这就是腐朽文化产生的原因。


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文化产生是为经济利益而服务,这是资本投入的基本要求,第一个目是获得商业利润,而不是为了道德建设而服务。结果就是文化产品对人思想的影响将由自由市场的经济原则来决定,而不是由政治层的规划和建设来决定。

因此,随着文化事业自由经济市场化的加深,文化事业将失去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和民众思想体系的建设功能。

自由商业市场的文化事业:





4,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体系和民众思想体系

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社会道德规范都是依靠宗教来维持,如西方国家的基督教、天主教,阿拉伯世界的伊斯兰教等,但是宗教对社会道德体系的维持作用已经在自由市场经济的冲击下逐步散失。自由市场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把文化事业变成了纯粹的商业事业,高度商业化的文化事业则把原来的社会道德变成了商业化的社会道德,人们在商业化的文化事业影响下,普遍产生了一切要符合商业运行标准的社会道德和行为准则,作为人们社会活动的指导标准。于是,一个全新的商业化道德观念逐步取代了宗教的残余影响,将根据商业市场的原则来形成一个全新的商业化社会道德体系。

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体系和社会文明是通过自由市场的经济活动来建设,建设的目的就是无限制地挖掘和开拓文化产业,促使文化事业以及文化元素高度商业化。不但使进入文化市场的资本能够实现扩大和增长,而且还能通过文化产品来开拓和发展其他市场,使资本的触角能够接管每一根毛孔。自由经济市场的作用力是无形的,作用范围也是无边界的,在自由经济市场的概念中,人的思想不过是资本市场中有广阔开发范围的商业元素,可以附加到任何其他行业的任何产品中,也可以开拓更多的即使是下流无耻的甚至是消灭人类自身的行业。归根到底,在资本主义社会,人不过是商品,货币才是人,而这才是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物的关系。

个人自由主义被融入到整个文化事业中去,破坏社会的组织性和系统性,背离社会性,使得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社会单元趋向瓦解。另外,个人自由主义自古以来就拒绝与社会责任挂钩,拒绝责任的思想也会通过文化传播放大,背离社会性,使得处处充斥自私自利的社会现象。

在资本主义社会,人不过是商品,货币才是人。货币和自私在组织和指导人的社会活动,形成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人与物的关系。资本与自私的结合,产生了自私自利、腐朽堕落的资本主义社会文明。


这里就可以做出一个结论,即在资本主义社会,无数的个人和市场塑造社会意识形态,并构造出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体系和思想体系。自私自利,自由主义,市场运行原则将会逐步取代宗教对意识形态的作用,使得资本主义社会意识形态的进化受到几个特点影响,并向这些方向的综合演变。这几个特点以下:第一,金钱主义,唯利是图。第二,个人主义,强调自我。第三,没有社会责任,背离社会性。第四,没有伦理道德,腐朽堕落。

资本主义社会商业化的道德和思想体系:






5,我国的文化事业掌握在谁手中。

我国的文学、影视、音乐、网络互动等文化创造和娱乐场所几乎已经完全私有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都由个人或者私有文化企业提供,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都来自私有的文化产业单位。这样就很明确了,文化产品的规划、设计、生产、流通都实质性地掌握在私有经济势力的手中。于是可以说,文化事业实质掌握在私有经济势力的手中。

文化产业领域的投资者在文化事业上的投资都毫不例外地遵从市场经济原则,资本只会投向有利可图的文化创作项目和社会娱乐项目。对于投资者来说,商业利润永远是第一目的。如果投资者投资没有利润的文化创作项目,那么资本不但不会增长而且面临消失。不管该文化项目对社会道德体系的建设有多重要,如果是无利可图的,投资者是不会向该项目投资一分钱。同时,阻碍私有制发展和批判私有制罪恶现象的文化产品以及树立无产阶级道德精神方面文化产品,即使能够获得利润也不会投资一分钱,因为在意识上是敌对的。他们要控制民众的意识,就必须压制这些文化创造和流通。

文化事业自由经济产业化以后,在商业市场的作用下将不会承担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建设任务,更不会刻意宣传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文明。相反投资者更会刻意地生产和宣传反映资本主义社会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丑化社会主义文明的文化作品。


当政治层发现道德体系和民众思想体系出问题,想做些什么事情的时候,就会知道文化事业实质上的支配权并不掌握在他们手中。中宣部通过行政方式干预文化产品的产生,是否能够改变这些情况?如果文化市场是一个自由经济的市场,中宣部的作用也改变不了什么。

第一,文化产品的规划、设计、生产、流通、服务都不在政府手中。

第二,在商业市场起作用的是商业原则,不是马克思主义,没有办法能够阻止唯利是图的自由市场经济主义对文化事业的第一指导地位。

第三,私有经济势力为了利用文化事业在政治学的功能作用,通过商品化的文化产品来实现对民众思想进行规划和引导的企图,也会运用各种力量阻止政治对文化生产的干预,包括政治力量和舆论力量的结合。

第四,政府的干预能力无法匹敌自由经济市场的运转能力。

第五,即使政府暂时性干预,也无法阻止经济市场习惯性的持久破坏。

第六,实施一个道德体系的文化建设工程项目需要经济投入,由谁投入呢?建设道德体系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由谁持久投入呢?

第七,我国网民上亿,文化产品在网络的流通方式正取代传统的流通方式,成为主导方式,不但对英特网的控管是困难的,而且提供网络文化产品的还是私有文化企业。

私有经济对我国文化事业控制及演变图:






6,意识形态战争即文化战争。

在文化事业领域上,私有经济势力控制着巨大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传播以及流通平台,他们通过政治互利关系、经济互利关系、雇佣关系,在文学创作、影视娱乐、网络互动、社会娱乐、课堂教育、社会舆论等方面发挥影响作用,传播资本主义社会的腐朽文化和思想,鼓吹金钱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自由主义以及资产阶级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除了通过腐朽的文化产品获取利润之外,同时又打击社会主义道德体系。

这几年,国家政治层在文化思想战线的建设工作几乎荒废,文化建设在经济市场的作用下庸俗化,进一步导致国民整体思想在资产阶级腐朽文化和堕落思想的作用下发生质变,使得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几乎被摧毁。

返回页首  留言 [第1页/共1页]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