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毁得面目全非的红色经典《红日》
发布: 2012-6-29 14:58 | 作者: yy814476810 | 来源: 铁血论坛 | 查看: 519次
连续剧《红日》,被毁得面目全非的红色经典
2009年,一部改编自红色经典的连续剧《红日》曾在全国各大电视台广泛热播,,提到“红日”这个词,年龄相对大的人群肯定不会陌生,这是上世纪60年代一部红色经典小说的名字,讲述的是解放战争时期涟水保卫战至孟良崮战役之间的故事,主要围绕着我军如何消灭***第一主力——整编74师的故事而展开。该小说问世不长及被改拍成同名电影《红日》,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和影响,老艺术家舒适塑造的饱受争议的历史人物——整编74师师长张灵甫,也给观众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美中不足的是,由于电影篇幅较短,不能对小说给予完整地诠释,所以电影《红日》只能大致的展示一下剧情,人物交代也不全面,就整体而言,电影的整体表现力并不完美,这也是本片所留下的一大遗憾。
近几年,随着影视剧商业化的过度泛滥,利用拍摄影视剧来获取商业利益已成为当今影视剧发展和投资的一大现状之一,其表现形式就是:大跃进式的、在短期内拍摄并完成影视剧,表面上看国产影视剧的拍摄数量正在逐年的飞速上升,但其质量却也在逐年的下降。这也难怪,想短期内速成一部作品,其本身质量必然会下降,表面上看国产影视剧正在发展,实则很多方面正在走向下坡路。于是投资商们为了弥补这一缺陷,也是为了吸引观众眼球获得最大收益,一种新的投资方式便诞生,那就是投资拍摄红色经典。
所谓的红色经典,通俗地说就是早年(五六七十年代)的红色革命题材影视剧或小说,这些作品早年在中国大地上均获得了广泛的成功和巨大影响力,于是投资商们便炒起了冷饭,投资重拍红色经典,不管拍摄的质量有多烂,凭借着早年的名气,足可以吸引大量的观众来收看,同理,各大电视台也愿意收罗这样的作品来提高收视率,于是乎,近几年一部又一部的红色经典相继被重拍,《烈火金刚》、《小兵张嘎》、《铁道游击队》。。。。当年获得巨大影响力的小说加电影《红色》,焉能逃过商人们的魔掌!
为什么要举这部连续剧来说事,其一,本人对这部作品(指的是当年小说和电影)很感兴趣,一方面是历史爱好者,一方面对于***第一主力——整编74师和张灵甫的历史一直是抱以好奇的态度;其二,这部重拍的连续剧是我为数不多完整看全的红色重拍连续剧,便于说明问题;其三,在我看来,这部作品可能是众多红色改拍连续剧中的烂片之王,几十集的篇幅,基本每集都能找出N个雷人之处,举它的例子,更能印证本次活动的主题——说说那些脑残的战争剧。
在看这部连续剧之前,我本来是抱着很大的好奇和了解历史的态度来对待这部作品,毕竟这是一部众星云集,高投资的历史影视剧,但看过之后这部连续剧给我的感觉却是大失所望,跟理想的那个“红日”简直相差千里,这也让我明白,观看此类作品,若想完整的看完,你还必须要具备足够忍受种种恶心的能力,当然,我是做到了,呵呵O(∩_∩)O~
并不是恶意攻击这部作品,本来是抱着学习历史、了解历史人物的想法去看的,但看过之后才明白,所谓的红色经典连续剧《红日》就是一部胡编滥造的绝版搞笑剧,胡编历史、情节雷人、专业知识匮乏、乱搞男女关系就是本片的最大特色。一个个重要的人物,相继被塑造的莫名其妙,一个个历史事件,皆被相继演绎成儿戏。。。。
由于本剧的雷人和穿帮之处多的数不胜数,全挑出来恐怕都能写本小书了,在下只能举几个例子来说明问题,来印证该剧的质量。
一、胡编历史
1、涟水保卫战,司令打前锋,敌酋被斩首
这是本剧的开头,着实就把观众雷了一下,主人公,解放军某军军长沈振新被张灵甫包围在涟水,沈率部突围,竟然提着大刀亲自带着直属特务营打前锋,我就纳闷了这个沈振新到底是军长还是排长?部队建制尚全,军长扔下他们不管带着最后关头才会使用的直属特务营冲在最前头,解放战争有这么打仗的吗?更雷人的是沈振新冲到敌军阵地前沿,迎面撞上一个国军74师少将旅长,沈大刀一轮,该旅长脑袋当场被砍飞,这个情节差点让我喷饭,历史上有没有个在战场上脑袋被砍飞的国军旅长咱先不说(实际上没有),我就想问导演,你这是拍《红日》还是拍《三国》啊?什么年代了还将对将冷兵器单挑啊!!
2、苏北华东各大战役,变成了沈振新和张灵甫的个人对决
从开头的涟水保卫战,再到最后的孟良崮战役,皆是如此,本来当年的苏北和华东是国共数十万大军在交战,但在本剧中,从头到尾都是整编74师VS沈振新所在的解放军某军,几十万人的国共战争被说成是沈张两个人两支部队的对决,张灵甫满山东的遍地寻找沈振新,沈振新又四处寻找张灵甫,仿佛解放战争就这两支部队在战斗,好像某一方被消灭了华东战事就能结束了,最后的重点,孟良崮战役,我军的集中优势兵力全歼74师再次被说成沈振新单军灭掉74师,几十年前那场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经典战役,就这么被排成儿戏。
3、莫名其妙的出了一个“垛庄起义”
了解孟良崮战役的人都知道,垛庄战斗是整个孟良崮战役中的一次重要战斗,我军快速奔袭,成功的消灭了垛庄整编74师留守的辎重部队,及切断了敌军后路,也断了敌军补给,这为全歼74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在本剧中,这场快速奔袭的经典作战再次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根本不存在的国军83师某旅在垛庄起义,让我军兵不血刃的拿下74师后勤基地,瞎改历史也就罢了,最不可理解的是其中的情节更是脑残,沈振新为了体现我军欢迎起义的诚意,随便找个胡萝卜头儿刻了一个司令部印章,盖在一封伪造的陈毅“亲笔”劝降书信并送了过去,该旅长一看那个大印,OK,***有诚意,我们起义。搞了半天原来起义是这么简单的事!这种小学生都不见得被唬住的把戏居然骗了一个旅起义,这编剧是拿国军当傻子还是拿我们观众当傻子??
二、情节夸张雷死人
1、木棒子横扫国军侦察兵
有一段情节,沈振新喜欢的女兵黎青生病了,于是乎老沈就扔下部队,一个人钻进森林里去给黎青打野味(战争年代一个军级干部脱离部队独自进山里打猎,纯粹有病),迎面撞上十几个人手一支冲锋枪的国军74师侦察兵,要知道整编74师连马夫都受过严格的军事训练,就更别提深入敌境的侦察兵了,可在老沈面前,这些“特种兵”统统可以视为垃圾(当然是在导演的安排下),双方遭遇,随即开枪对射,老沈凭借着随身携带的一把小手枪居然把十几个手持冲锋枪的国军侦察兵打得抬不起头,这还不算更夸张的,手枪子弹打光,老沈从地上抄起一根木棍,对着敌军冲了过去,凭借着这根棍子把那些剩余的持有冲锋枪的国军侦察兵全部干掉。而那些侦察兵真的很配合,就那么直挺挺的站着,任凭沈军长的横扫。“共军”有此神人,国军焉能不败?
2、格尺引导炮弹命中目标
沈振新部下告诉沈军长当前炮兵缺乏专业技术,于是沈军长求教女兵黎青(找她干什么呢),黎青给了他一把格尺,教他简单测距(类似于亮剑中李云龙的手指测距,但实际中误差还是比较大的)和三角数学,三天后,沈振新拿着格尺来到炮兵阵地,凭着学了才三天的简单测距,引导炮火射击,结果炮弹全部命中目标。看了这段情节我不得不承认,导演和编剧的确在拿我们观众当傻子,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炮兵涉及到的学问很多很多,地形、射界、角度、距离、炮弹装药量等等,没有长期的专业学习或者长时间的实践经验是培养不出一个合格炮兵的,到本剧这里可好,一把格尺就能解决一切,强烈建议解放军总部推广老沈的米尺测量学,把全国各大炮兵学校统统裁撤,给每个炮兵学员发一把格尺就可以了。
三、专业知识匮乏
1、军、纵队编制混用
在该剧中,沈振新的部队称之为军,其他的解放军军级部队称为“纵队”,怎么可能有这种奇怪的状况,故事发生的年代我军只有纵队,并没有军的番号,48年之后才有军这一番号,虽然小说将我军的部队称为军,但其他的部队也叫军,但本剧中又是纵队又是军,怎么可能会出现这样荒唐的情况。
2、战斗中,一线部队消失,后方直属部队互掐
上面提到过,在战斗中,像特务营或警卫营通常是高级指挥员的直属部队,通常在后方,只有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会上战场,但本剧中,一有战事,国军和我军的直属特务营总会离奇的出现在战场的最前方互掐,哪有这么打仗的,一线作战部队都哪去了?
3、我军“富得流油”
大家都知道,当时的战争年代,虽然我军有劳苦大众的广泛支持,但物资供应仍然非常紧缺,因此对人员供应都有着严格的要求,经常出现某个战士不小心打翻一碗饭,打坏一个碗(从百姓那里借的)而被批评的情况,但在本剧中,我军真是富裕的要命,像石东根这样的营长居然还能搞聚餐,还能经常喝酒、摔杯子。沈振新举行婚礼时借着酒劲开枪打碗玩,这还是解放军吗!!!
四、制作质量粗制滥造
1、近距离对射打不死人
这在很多影视剧中都会经常出现,甭管距离有多近,敌人火力有多猛,但想打死我军,真的比登天还想,本片中N次出现这样的情境,孟良崮战斗中,当地游击队与国军74师巡逻队数十人遭遇(黎青被俘那段),两军在身处平地、人员密集、没有任何隐蔽处、相距仅几米的距离内开枪射击,轻机枪、冲锋枪、步枪纷纷一通乱射,至少打了几百枪,这个距离即便是没开过枪的菜鸟也能开枪放倒一片敌人,可笑的是,这个距离内一通乱射之后,现场仅倒下两人,我就纳闷这子弹都拐弯上天了???
2、无绳电话穿越到了1947年
本剧的最后,整编74师被围数日,粮尽援绝,覆灭在即的时候,躲在山洞里的张灵甫居然拿起身边的手摇式电话直接拨通到了千里之外的南京和数百里外的顾祝同指挥所做临别话语。看到这个镜头我简直无语了,都已经被解放军四面包围了数日,你这电话线是咋接到南京的??难不成外围的解放军处于人道主义考虑不切断你的电话线??还是张灵甫的指挥室早就配备了N年后才出现的无绳电话??
3、胡乱借用其他电影的战争片段
这同样也是很多战争电影经常使用的手段,一到战争戏时,马上就引用别的战争电影中的战斗片段,我不知道别的观众作何感想,反正我是很反感这种行为,拍不起你就别拍,你自己的连续剧却把别的电影镜头引进来这算什么事??而且引用别的电影的片段最起码你得引用一个靠谱的镜头吧,《红日》中在拍摄我军进攻的这段戏中,居然引用电影《大决战》我军数百门山炮榴弹炮在平原上齐轰的镜头,先不说孟良崮山区有没有这样的平原让你架设几百门炮,1947年前后华东解放军哪有这么大的排场??要是有这样强大的火力当年整编74师还坚守什么孟良崮,早就掉头逃跑了!!
五、乱搞男女关系
近些年来,在军事、战争影视剧中,乱加男女关系已经成了普遍现象。而在连续剧《红日》中,乱搞男女关系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水平,石东根,一个解放军营连级干部就敢跟某女子结婚,沈振新,一个军级干部经常跑到没人地方跟女兵黎青打情骂俏,其警卫员也是老红军出身的王胡子(本剧最恶心的角色,我真纳闷老红军出身的他居然只是个警卫员,这么多年怎么混的),陪着军长逗黎青不说,还拉着别的战友跑去看乡村流行的黄段子,最后还强奸妇女,这还是解放军吗??甚至连陈毅都没有逃脱虎口,在导演的安排下跟沈振新躲在一间屋子里偷窥对面屋的女兵。看这部戏,不少观众恐怕都把解放军当成了反面角色。
总结:越来越多的战争剧都开始加入到了胡编滥造的行列中来,尤其是在历史题材影视剧中,胡编人物乱加剧情已成为一大特色,每次观众提出质疑时,制片负责人总是不以为然的说:“我们这是商业作品,是艺术,想看真实的历史回家看历史书去。”我很不赞同这种说法,影视剧的确是艺术这不假,但不代表就可以胡改乱改无极限,因为你的作品是要给大众观看的,既然要给大众观看,自然就要赋予教育和引导意义,所以就必须要由一个限度,而不是可以理直气壮的胡说八道。严重误导人群,既然你的作品联系上了某段历史,就必须要遵循真实的历史依据,适当的修改可以,但绝不能改的面目全非。即对历史不负责任,对你的观众、对后人的教育同样也不负责任。
解放战争对于我军来说是一段艰苦的斗争史,是无数烈士用性命堆砌出来的一部史诗,其富含着无数的努力和血水,而现如今,在银幕上,这段历史却不断的被经常演绎成儿戏,这段艰苦的斗争正在一点点的变为滑稽的闹剧,这对历史不负责、对观众不负责,更对先烈们不负责任。当然,作为观众,对待这种不合理的现象,我们不可能实际改变什么,我们只能期望电视剧的相关人士,能够好好端正态度,将红色电视剧的发展重新恢复到正轨上。这其实并不是什么难事,但需要电视制片人牢牢记住几个词,敬业和责任,领会其中的意思,并为之而努力,相信我国的国产战争剧终究会走向良性发展,当然,这也许需要很久很久的时间……
发布: 2012-6-29 14:58 | 作者: yy814476810 | 来源: 铁血论坛 | 查看: 519次
连续剧《红日》,被毁得面目全非的红色经典
2009年,一部改编自红色经典的连续剧《红日》曾在全国各大电视台广泛热播,,提到“红日”这个词,年龄相对大的人群肯定不会陌生,这是上世纪60年代一部红色经典小说的名字,讲述的是解放战争时期涟水保卫战至孟良崮战役之间的故事,主要围绕着我军如何消灭***第一主力——整编74师的故事而展开。该小说问世不长及被改拍成同名电影《红日》,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和影响,老艺术家舒适塑造的饱受争议的历史人物——整编74师师长张灵甫,也给观众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美中不足的是,由于电影篇幅较短,不能对小说给予完整地诠释,所以电影《红日》只能大致的展示一下剧情,人物交代也不全面,就整体而言,电影的整体表现力并不完美,这也是本片所留下的一大遗憾。
近几年,随着影视剧商业化的过度泛滥,利用拍摄影视剧来获取商业利益已成为当今影视剧发展和投资的一大现状之一,其表现形式就是:大跃进式的、在短期内拍摄并完成影视剧,表面上看国产影视剧的拍摄数量正在逐年的飞速上升,但其质量却也在逐年的下降。这也难怪,想短期内速成一部作品,其本身质量必然会下降,表面上看国产影视剧正在发展,实则很多方面正在走向下坡路。于是投资商们为了弥补这一缺陷,也是为了吸引观众眼球获得最大收益,一种新的投资方式便诞生,那就是投资拍摄红色经典。
所谓的红色经典,通俗地说就是早年(五六七十年代)的红色革命题材影视剧或小说,这些作品早年在中国大地上均获得了广泛的成功和巨大影响力,于是投资商们便炒起了冷饭,投资重拍红色经典,不管拍摄的质量有多烂,凭借着早年的名气,足可以吸引大量的观众来收看,同理,各大电视台也愿意收罗这样的作品来提高收视率,于是乎,近几年一部又一部的红色经典相继被重拍,《烈火金刚》、《小兵张嘎》、《铁道游击队》。。。。当年获得巨大影响力的小说加电影《红色》,焉能逃过商人们的魔掌!
为什么要举这部连续剧来说事,其一,本人对这部作品(指的是当年小说和电影)很感兴趣,一方面是历史爱好者,一方面对于***第一主力——整编74师和张灵甫的历史一直是抱以好奇的态度;其二,这部重拍的连续剧是我为数不多完整看全的红色重拍连续剧,便于说明问题;其三,在我看来,这部作品可能是众多红色改拍连续剧中的烂片之王,几十集的篇幅,基本每集都能找出N个雷人之处,举它的例子,更能印证本次活动的主题——说说那些脑残的战争剧。
在看这部连续剧之前,我本来是抱着很大的好奇和了解历史的态度来对待这部作品,毕竟这是一部众星云集,高投资的历史影视剧,但看过之后这部连续剧给我的感觉却是大失所望,跟理想的那个“红日”简直相差千里,这也让我明白,观看此类作品,若想完整的看完,你还必须要具备足够忍受种种恶心的能力,当然,我是做到了,呵呵O(∩_∩)O~
并不是恶意攻击这部作品,本来是抱着学习历史、了解历史人物的想法去看的,但看过之后才明白,所谓的红色经典连续剧《红日》就是一部胡编滥造的绝版搞笑剧,胡编历史、情节雷人、专业知识匮乏、乱搞男女关系就是本片的最大特色。一个个重要的人物,相继被塑造的莫名其妙,一个个历史事件,皆被相继演绎成儿戏。。。。
由于本剧的雷人和穿帮之处多的数不胜数,全挑出来恐怕都能写本小书了,在下只能举几个例子来说明问题,来印证该剧的质量。
一、胡编历史
1、涟水保卫战,司令打前锋,敌酋被斩首
这是本剧的开头,着实就把观众雷了一下,主人公,解放军某军军长沈振新被张灵甫包围在涟水,沈率部突围,竟然提着大刀亲自带着直属特务营打前锋,我就纳闷了这个沈振新到底是军长还是排长?部队建制尚全,军长扔下他们不管带着最后关头才会使用的直属特务营冲在最前头,解放战争有这么打仗的吗?更雷人的是沈振新冲到敌军阵地前沿,迎面撞上一个国军74师少将旅长,沈大刀一轮,该旅长脑袋当场被砍飞,这个情节差点让我喷饭,历史上有没有个在战场上脑袋被砍飞的国军旅长咱先不说(实际上没有),我就想问导演,你这是拍《红日》还是拍《三国》啊?什么年代了还将对将冷兵器单挑啊!!
2、苏北华东各大战役,变成了沈振新和张灵甫的个人对决
从开头的涟水保卫战,再到最后的孟良崮战役,皆是如此,本来当年的苏北和华东是国共数十万大军在交战,但在本剧中,从头到尾都是整编74师VS沈振新所在的解放军某军,几十万人的国共战争被说成是沈张两个人两支部队的对决,张灵甫满山东的遍地寻找沈振新,沈振新又四处寻找张灵甫,仿佛解放战争就这两支部队在战斗,好像某一方被消灭了华东战事就能结束了,最后的重点,孟良崮战役,我军的集中优势兵力全歼74师再次被说成沈振新单军灭掉74师,几十年前那场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经典战役,就这么被排成儿戏。
3、莫名其妙的出了一个“垛庄起义”
了解孟良崮战役的人都知道,垛庄战斗是整个孟良崮战役中的一次重要战斗,我军快速奔袭,成功的消灭了垛庄整编74师留守的辎重部队,及切断了敌军后路,也断了敌军补给,这为全歼74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在本剧中,这场快速奔袭的经典作战再次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根本不存在的国军83师某旅在垛庄起义,让我军兵不血刃的拿下74师后勤基地,瞎改历史也就罢了,最不可理解的是其中的情节更是脑残,沈振新为了体现我军欢迎起义的诚意,随便找个胡萝卜头儿刻了一个司令部印章,盖在一封伪造的陈毅“亲笔”劝降书信并送了过去,该旅长一看那个大印,OK,***有诚意,我们起义。搞了半天原来起义是这么简单的事!这种小学生都不见得被唬住的把戏居然骗了一个旅起义,这编剧是拿国军当傻子还是拿我们观众当傻子??
二、情节夸张雷死人
1、木棒子横扫国军侦察兵
有一段情节,沈振新喜欢的女兵黎青生病了,于是乎老沈就扔下部队,一个人钻进森林里去给黎青打野味(战争年代一个军级干部脱离部队独自进山里打猎,纯粹有病),迎面撞上十几个人手一支冲锋枪的国军74师侦察兵,要知道整编74师连马夫都受过严格的军事训练,就更别提深入敌境的侦察兵了,可在老沈面前,这些“特种兵”统统可以视为垃圾(当然是在导演的安排下),双方遭遇,随即开枪对射,老沈凭借着随身携带的一把小手枪居然把十几个手持冲锋枪的国军侦察兵打得抬不起头,这还不算更夸张的,手枪子弹打光,老沈从地上抄起一根木棍,对着敌军冲了过去,凭借着这根棍子把那些剩余的持有冲锋枪的国军侦察兵全部干掉。而那些侦察兵真的很配合,就那么直挺挺的站着,任凭沈军长的横扫。“共军”有此神人,国军焉能不败?
2、格尺引导炮弹命中目标
沈振新部下告诉沈军长当前炮兵缺乏专业技术,于是沈军长求教女兵黎青(找她干什么呢),黎青给了他一把格尺,教他简单测距(类似于亮剑中李云龙的手指测距,但实际中误差还是比较大的)和三角数学,三天后,沈振新拿着格尺来到炮兵阵地,凭着学了才三天的简单测距,引导炮火射击,结果炮弹全部命中目标。看了这段情节我不得不承认,导演和编剧的确在拿我们观众当傻子,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炮兵涉及到的学问很多很多,地形、射界、角度、距离、炮弹装药量等等,没有长期的专业学习或者长时间的实践经验是培养不出一个合格炮兵的,到本剧这里可好,一把格尺就能解决一切,强烈建议解放军总部推广老沈的米尺测量学,把全国各大炮兵学校统统裁撤,给每个炮兵学员发一把格尺就可以了。
三、专业知识匮乏
1、军、纵队编制混用
在该剧中,沈振新的部队称之为军,其他的解放军军级部队称为“纵队”,怎么可能有这种奇怪的状况,故事发生的年代我军只有纵队,并没有军的番号,48年之后才有军这一番号,虽然小说将我军的部队称为军,但其他的部队也叫军,但本剧中又是纵队又是军,怎么可能会出现这样荒唐的情况。
2、战斗中,一线部队消失,后方直属部队互掐
上面提到过,在战斗中,像特务营或警卫营通常是高级指挥员的直属部队,通常在后方,只有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会上战场,但本剧中,一有战事,国军和我军的直属特务营总会离奇的出现在战场的最前方互掐,哪有这么打仗的,一线作战部队都哪去了?
3、我军“富得流油”
大家都知道,当时的战争年代,虽然我军有劳苦大众的广泛支持,但物资供应仍然非常紧缺,因此对人员供应都有着严格的要求,经常出现某个战士不小心打翻一碗饭,打坏一个碗(从百姓那里借的)而被批评的情况,但在本剧中,我军真是富裕的要命,像石东根这样的营长居然还能搞聚餐,还能经常喝酒、摔杯子。沈振新举行婚礼时借着酒劲开枪打碗玩,这还是解放军吗!!!
四、制作质量粗制滥造
1、近距离对射打不死人
这在很多影视剧中都会经常出现,甭管距离有多近,敌人火力有多猛,但想打死我军,真的比登天还想,本片中N次出现这样的情境,孟良崮战斗中,当地游击队与国军74师巡逻队数十人遭遇(黎青被俘那段),两军在身处平地、人员密集、没有任何隐蔽处、相距仅几米的距离内开枪射击,轻机枪、冲锋枪、步枪纷纷一通乱射,至少打了几百枪,这个距离即便是没开过枪的菜鸟也能开枪放倒一片敌人,可笑的是,这个距离内一通乱射之后,现场仅倒下两人,我就纳闷这子弹都拐弯上天了???
2、无绳电话穿越到了1947年
本剧的最后,整编74师被围数日,粮尽援绝,覆灭在即的时候,躲在山洞里的张灵甫居然拿起身边的手摇式电话直接拨通到了千里之外的南京和数百里外的顾祝同指挥所做临别话语。看到这个镜头我简直无语了,都已经被解放军四面包围了数日,你这电话线是咋接到南京的??难不成外围的解放军处于人道主义考虑不切断你的电话线??还是张灵甫的指挥室早就配备了N年后才出现的无绳电话??
3、胡乱借用其他电影的战争片段
这同样也是很多战争电影经常使用的手段,一到战争戏时,马上就引用别的战争电影中的战斗片段,我不知道别的观众作何感想,反正我是很反感这种行为,拍不起你就别拍,你自己的连续剧却把别的电影镜头引进来这算什么事??而且引用别的电影的片段最起码你得引用一个靠谱的镜头吧,《红日》中在拍摄我军进攻的这段戏中,居然引用电影《大决战》我军数百门山炮榴弹炮在平原上齐轰的镜头,先不说孟良崮山区有没有这样的平原让你架设几百门炮,1947年前后华东解放军哪有这么大的排场??要是有这样强大的火力当年整编74师还坚守什么孟良崮,早就掉头逃跑了!!
五、乱搞男女关系
近些年来,在军事、战争影视剧中,乱加男女关系已经成了普遍现象。而在连续剧《红日》中,乱搞男女关系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水平,石东根,一个解放军营连级干部就敢跟某女子结婚,沈振新,一个军级干部经常跑到没人地方跟女兵黎青打情骂俏,其警卫员也是老红军出身的王胡子(本剧最恶心的角色,我真纳闷老红军出身的他居然只是个警卫员,这么多年怎么混的),陪着军长逗黎青不说,还拉着别的战友跑去看乡村流行的黄段子,最后还强奸妇女,这还是解放军吗??甚至连陈毅都没有逃脱虎口,在导演的安排下跟沈振新躲在一间屋子里偷窥对面屋的女兵。看这部戏,不少观众恐怕都把解放军当成了反面角色。
总结:越来越多的战争剧都开始加入到了胡编滥造的行列中来,尤其是在历史题材影视剧中,胡编人物乱加剧情已成为一大特色,每次观众提出质疑时,制片负责人总是不以为然的说:“我们这是商业作品,是艺术,想看真实的历史回家看历史书去。”我很不赞同这种说法,影视剧的确是艺术这不假,但不代表就可以胡改乱改无极限,因为你的作品是要给大众观看的,既然要给大众观看,自然就要赋予教育和引导意义,所以就必须要由一个限度,而不是可以理直气壮的胡说八道。严重误导人群,既然你的作品联系上了某段历史,就必须要遵循真实的历史依据,适当的修改可以,但绝不能改的面目全非。即对历史不负责任,对你的观众、对后人的教育同样也不负责任。
解放战争对于我军来说是一段艰苦的斗争史,是无数烈士用性命堆砌出来的一部史诗,其富含着无数的努力和血水,而现如今,在银幕上,这段历史却不断的被经常演绎成儿戏,这段艰苦的斗争正在一点点的变为滑稽的闹剧,这对历史不负责、对观众不负责,更对先烈们不负责任。当然,作为观众,对待这种不合理的现象,我们不可能实际改变什么,我们只能期望电视剧的相关人士,能够好好端正态度,将红色电视剧的发展重新恢复到正轨上。这其实并不是什么难事,但需要电视制片人牢牢记住几个词,敬业和责任,领会其中的意思,并为之而努力,相信我国的国产战争剧终究会走向良性发展,当然,这也许需要很久很久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