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鲁迅先生学习;关于路线斗争
东极老翁
鲁迅先生从切身的体验中,深刻地认识到革命队伍内部的机会主义者的严重危害性,指出:正面的敌人必须认真对待,“自己营垒里的蛀虫”更要提防。大革命时期,蒋介石对中国*共*产*党人进行血腥屠杀,实行白色恐怖。
鲁迅先生指出:“革命被头挂退的事是很少有的,革命的完结,大概只由于投机者的潜入。也就是内里蛀空”(注1)。他明确告诉我们:革命队伍内部的机会主义者、投降派、叛徒的危险性,远甚于当面之敌。他后来反复强调:“不但应该留心迎面的敌人,还必须防备自己一面的三翻四覆的暗探”(注2);“叭儿之类,是不足惧的。最可怕的确是口是心非的所谓‘战友’”,因为防不胜防”(注3)。“是在明显的敌人之上”(注4)。
为了反击公开的和暗藏的敌人――*国*民*党反动派和混进革命阵营内部的机会主义者、投降派、叛徒,鲁迅悲愤地说他在战斗中不得不“横站”者,“瞻前顾后”。他是在告诫我们:在迎击当面的公开的敌人的同时,决不可忘记背后的隐藏的敌人,不可放松革命的警惕,不可放松两条路线的斗争。
鲁迅先生在与周扬、“四条汉子”以及陈伯达一类政治骗子的斗争中,无情地揭露和批判这些机会主义者的政治目的和理论基础,以及他们的策略手段。对“左”机会主义路线,侧重揭露其形“左”实右的实质;对右倾机会主义路线,则揭露其搞阶级投降主义和民族投降主义。鲁迅先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武器,深入批判机会主义路线的理论基础:唯心论和形而上学。同时,注意揭露机会主义者的策略手段。尤其对机会主义者搞阴谋诡计,搞两面派,给予无情的揭露与批判。
鲁迅先生在批判“左”倾机会主义路线时,阅读了许多马克思主义的著作,并坚持长期认真学习。他特别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研究国际国内阶级斗争的形势,阶级力量的变化,各阶级阶层的动向,了解敌、我、友。所以,鲁迅的文章犹如匕首和投枪,无不击中机会主义者的“要害”。
鲁迅先生在与机会主义者进行斗争的同时,也十分注意策略。他对机会主义路线的斗争毫不松懈,重在论争。对犯了路线错误但还不是敌人的人,在原则问题上寸步不让,但态度上与敌人有所区别。对犯过错误而能认识并改正错误的同志,从不歧视。
鲁迅先生高度的路线斗争觉悟,同假马克思主义一类政治骗子进行英勇、顽强斗争的精神,将永远载入中国革命的光辉史册,并鼓舞我们前进。
(注1):《三闲集》:《文坛的掌故》。
(注2):《二心集》:《“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
(注3):《致韦素园》:《鲁迅书简》上册。
(注4):《三闲集》:《文艺与革命》。
东极老翁
鲁迅先生从切身的体验中,深刻地认识到革命队伍内部的机会主义者的严重危害性,指出:正面的敌人必须认真对待,“自己营垒里的蛀虫”更要提防。大革命时期,蒋介石对中国*共*产*党人进行血腥屠杀,实行白色恐怖。
鲁迅先生指出:“革命被头挂退的事是很少有的,革命的完结,大概只由于投机者的潜入。也就是内里蛀空”(注1)。他明确告诉我们:革命队伍内部的机会主义者、投降派、叛徒的危险性,远甚于当面之敌。他后来反复强调:“不但应该留心迎面的敌人,还必须防备自己一面的三翻四覆的暗探”(注2);“叭儿之类,是不足惧的。最可怕的确是口是心非的所谓‘战友’”,因为防不胜防”(注3)。“是在明显的敌人之上”(注4)。
为了反击公开的和暗藏的敌人――*国*民*党反动派和混进革命阵营内部的机会主义者、投降派、叛徒,鲁迅悲愤地说他在战斗中不得不“横站”者,“瞻前顾后”。他是在告诫我们:在迎击当面的公开的敌人的同时,决不可忘记背后的隐藏的敌人,不可放松革命的警惕,不可放松两条路线的斗争。
鲁迅先生在与周扬、“四条汉子”以及陈伯达一类政治骗子的斗争中,无情地揭露和批判这些机会主义者的政治目的和理论基础,以及他们的策略手段。对“左”机会主义路线,侧重揭露其形“左”实右的实质;对右倾机会主义路线,则揭露其搞阶级投降主义和民族投降主义。鲁迅先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武器,深入批判机会主义路线的理论基础:唯心论和形而上学。同时,注意揭露机会主义者的策略手段。尤其对机会主义者搞阴谋诡计,搞两面派,给予无情的揭露与批判。
鲁迅先生在批判“左”倾机会主义路线时,阅读了许多马克思主义的著作,并坚持长期认真学习。他特别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研究国际国内阶级斗争的形势,阶级力量的变化,各阶级阶层的动向,了解敌、我、友。所以,鲁迅的文章犹如匕首和投枪,无不击中机会主义者的“要害”。
鲁迅先生在与机会主义者进行斗争的同时,也十分注意策略。他对机会主义路线的斗争毫不松懈,重在论争。对犯了路线错误但还不是敌人的人,在原则问题上寸步不让,但态度上与敌人有所区别。对犯过错误而能认识并改正错误的同志,从不歧视。
鲁迅先生高度的路线斗争觉悟,同假马克思主义一类政治骗子进行英勇、顽强斗争的精神,将永远载入中国革命的光辉史册,并鼓舞我们前进。
(注1):《三闲集》:《文坛的掌故》。
(注2):《二心集》:《“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
(注3):《致韦素园》:《鲁迅书简》上册。
(注4):《三闲集》:《文艺与革命》。